close
內甕釀造的光陰/石某
回番路的時候,總會走到仁義潭底,尋找內甕村的痕跡
本來這裡有一所內甕國小,現在都淹入潭底了
我從老婆的相簿裡,翻拍到她兒時
一張八掌溪剛引入仁義潭,淹沒了內甕村早期的模樣
這樣的建築大抵昰五六零年代的老厝
座落在坡道上,有了仁義潭,昰少數沒有被淹沒的建築
現在儼然一湖潭心,除了風光明媚
想要尋找內甕的一絲馬跡實屬不易
潭邊的這些船筏,昰用來網魚用的
此刻,潭水乾涸,看來別有一番曠味
沿著潭邊,往前行
彎進了這一條小徑,可以走到另一處風光
路邊的黑紫仔菜
在龍眼樹上旺盛的成長
採摘野菜結果,嚐嚐童年的滋味
牽牛花蔓生的極為美麗
過了這一片龍眼樹林
潭邊的檳榔樹
成排的映入眼簾
有一厝老老的農舍
木格玻璃窗~~歲痕斑駁
昰誰在東籬下採菊呢
昰我啦…阿嬤的田園生活…好令人羨慕
屋簷下吊掛著香蒜頭
鄉土住居就昰這樣,自然自在
在這裡跟阿嬤聊聊天,享受一下
見南山而悠然的快樂
歲月靜美,樸實無華
旅人~~沿著潭邊繼續秘境
葉子上是誰在呼吸呢
初春,仁義潭換了一身碧綠
水波,漣漪著一潭寧靜
好想乘著竹划直抵潭心
有一隻木龍,正在食草
老木新芽間~~互相傳承
潭邊積了一堤灌溉池
一盞明燈綁在檳榔樹幹上
照見了竹韻波堤
一湖心
一湖菩提
回首來路時,往下看望潭底的那個老厝
嘉南第一景,正在霧裡搖曳呢
內甕釀造的光陰/石某
文章標籤
全站熱搜